「链接中国桥梁」论坛,疫后美中动荡,牵动湾区商业

来源:世界日报 - - 财经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旧金山商业时报(SF Business Times)日前在旧金山举办以「链接中国桥梁」为主题的商业论坛,从外部环境、往来、战略投资趋势等角度探讨了世界两大经济体美中关系正在发生的转变。

四位会议主讲人。(记者李怡/摄影)

会议由美国Nixon Peabody LLP律师楼全球战略总监考夫曼(David Kaufman)主持。律师楼中国和亚太业务主席及管理合伙人郑国维(David K. Cheng)、Global:SF总监赵翠薇(Darlene Chiu Bryant)、旧金山大学商学院驻校企业家季恺文(Ker Gibbs)、Aprio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业务负责人陆文英(Wendy Lu)等四位与中国有着切实业务往来的商业代表担任主讲人。来自旧金山湾区经济、地产、法律及科技界等近百位人士出席会议。

会上演讲者就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著怎样的变化做了相关讨论。主持人考夫曼表示:「长期以来,旧金山湾区一直是连接中国和美国的桥梁,三年疫情两国的商业往来经历了大震荡。现在,中国正在重新开放,美国本土的商企正在努力尝试重新连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长期商业、文化和教育往来。」考夫曼希望,这次论坛可以帮助湾区本土企业家,清晰地了解美中商业往来中的机遇和挑战,并了解两大超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动荡会给湾区带来哪些影响。

四位会议主讲人郑国维(左起)、陆文英、季凯文、赵翠薇。(记者李怡/摄影)

赵翠薇表示:「虽然疫情看似让中美两国的业务往来停滞,但是资金的往来互动和投资一直存在。我观察到,在疫情之后,人们想移居美国获得绿卡的兴趣攀升。移居后会伴随着子女要到当地上学、购房和进行本地投资等一系列的商业行为,如地产、科技领域和生物医药方面的投资,也会增加。」

季恺文就在中国的美企目前的现状做了概括性分析介绍。「在中国本土的美国企业,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当地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清零政策和首次公开募股(IPO)突然被取消等政策,会让外国的企业和投资人感到紧张。虽然不会影响大到让美国公司放弃在中国的市场,但是会影响到产品的供应链布局。季恺文表示,已经有部分国际企业将供应链业务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以供应全球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郑国维律师上周刚从香港回来,带来了对于香港大湾区的观察:「香港政府在推动旅游恢复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效努力,特别是为各个景点送免费门票。但是周末和晚上,街道上没有像之前人潮涌动的景象,晚上7时过后街上的人就不多了,这对餐饮业是个巨大的伤害。」郑国维分析认为,从商业的角度观察,公司如果上市,大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美国纳斯达克,而不会是香港,希望明年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陆文英就税务规画给出建议,因为国际形势的改变,企业在构建全球业务的早期阶段,税收规画非常重要的。「当收益从美国汇到中国时,默认情况下会有30%的预扣税,香港方面也已上涨。所以建议企业在税收筹画方面早做准备。」

与会讲者还就目前两国面临的诸如互访往来签证难申请、国际航班恢复率不足疫情前10%等诸多挑战等,发表看法和意见。与会者一致表示,经济上顺畅往来和高效的商业互动,是两国商旅人士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湾区各行业与会人员。(记者李怡/摄影)

© have8.tv 版权所有